您现在的位置: 七叶树 > 七叶树栽培 > 正文 > 正文

行业观察新常态下山东苗木如何发展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1/7/11 12:11:17

青岛盛平园林公司兴建的胶东海棠园内种植的地径9厘米至10厘米的北美海棠。不求最大,但求最精的管理理念,使其成为北方质量最好、价格最好的北美海棠生产商之一。

近5年来,山东绿化苗木种植规模大、数量多、标准高,已走在全国前列。当前,产能过剩、余缺并存的现象严重,急需要新的调整、新的经营思路,才能有新发展。

山东苗木业的新特点

一、种植规模之大历史罕见山东省年苗木种植面积达到万亩,约亿株以上。其中白蜡54万亩,法桐36万亩,国槐30万亩,柳树26万亩,杨树类19万亩,海棠类14万亩,樱花、栾树、元宝枫、银杏等也很多。

二、苗木业向区域化、标准化、专业化、市场化发展鲁北(滨州、东营、德州)以白蜡、柳树、国槐为主;鲁西南(济宁、菏泽、聊城)主要以法桐、国槐、白榆、杨树、牡丹为主;鲁中(潍坊、泰安、淄博)以景观造型树、小乔木、花灌木为主;半岛及鲁南(青岛、日照、临沂)以樱花、海棠、银杏、针叶树、果树及新品种育苗为主。

三、新苗圃增加,树种多样3年内的新苗圃面积占总面积50%以上,新苗圃以新品种种植为主,老苗圃以常见树种种植为主。苗木种植趋于多样化发展。

四、苗木质量和苗圃管理营销水平不断提高节水灌溉,水、肥、药一体化管理措施加强;病虫害防治、化学除草被重视;苗木修剪整形、起苗、装载等机械化程度提高;苗木经销电子化水平、经纪人诚信度加强。

山东苗木业的问题

一、生产断档是前因年至年,由于房地产开发热,东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,上海世博会、北京奥运会、济南全运会召开,绿化苗木需求量大增,一度导致大、中规格苗木市场脱销。

二、苗木种多了年之后,常规树种由于市场断档,工程苗短缺、价格上涨,使外来企业、苗农误认为苗木业的黄金年代又来了,盲目扩张,山东苗木面积连续3年新增万亩,翻了一番。

三、苗木卖给苗圃年至年,因新建苗圃增多,小苗需求量增加,大量繁殖材料从繁育小苗的苗圃销售到培育大苗的苗圃,有70%以上的苗木在苗圃之间周转,没有使用到绿化工程上。

四、绿化工程减少,绿化企业增多“十二五”期间,山东苗木种植面积由万亩增加到万亩。苗圃面积增加的同时,绿化工程不断减少。常规小苗产能过剩的同时,高品质工程苗短缺。

需要统一哪些认识?

一、苗木企业赚钱容易吗?苗木生产周期长,占压资金多,劳动用工多,成本高,赚钱不容易。

二、苗木业什么时候最赚钱?一是年前后新品种热时,以杨树、柳树类为主的苗木需求量最大,这时人们都赚了钱。二是年至年,北京奥运会、上海世博会及各地绿博会、花博会召开,各种绿化苗木需求量大。但是,苗木产业最赚钱的时期已经过去。

三、当前哪些人不可能赚钱?跟风的苗企、苗农经营目的不明确,种苗当儿戏,不仅不会赚钱,而且会搅乱苗木市场。靠赚取国家、政府投入,吃着财政饭的苗圃,市场意识差,管理混乱,不可能盈利。

四、哪些人赚了钱?根据市场需求,适时进入、选对品种、错时经营,并利用各种优势,降低生产成本发展起来的苗农、企业,年前大都赚了钱。

五、将来苗圃还能赚钱吗?只要经营好,苗圃仍然比种农作物赚钱。关键是定好位,选好种,种好树;利用优势,降低成本;再有一个新的经营理念,一定赚钱。

苗木业发展的瓶颈在哪里?

一、有四大瓶颈影响苗木产业的发展 

1.种植规模过大山东苗木约万亩,产量约亿株。

2.需求量减少按现有苗木产量,分10年销售,每年必须出圃11亿株。但当前山东苗木实际需求量仅为每年三四亿株。

3.种植结构不合理大规格苗占10%左右,中规格苗不足30%,小规格苗60%以上。其中常见树种的小规格苗如国槐、白蜡、法桐、柳树、海棠、樱花等占到70%。

4.苗木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近4年苗木生产成本提高了50%以上,主要是土地、人工费用。

二、三大难题不利于苗木产业的新常态发展

  1.同质化、错时发展问题中国农民见了“效益好的项目一哄而上”的种植习惯很难改变。专家指出,苗木是否好销,关键在于与众不同。可眼下稀有的产品也不好卖,如大规格金叶榆,对节白蜡、七叶树、马褂木、榉树,国外引进的红枫、红栎等。原因很简单,这些产品不是适应性不强,就是没有形成批量生产,再就是价格高。

2.如何构建新营销渠道长期以来,70%以上的苗木是经纪人卖出的,仅有20%左右由苗圃直接售给绿化企业。不可否认,经纪人赚取“一半或大半”利润的同时,也为苗木流通做出了巨大贡献。尽管绿化施工企业、园林设计部门近年来新建苗圃的较多,但由于培育管理成本高,经纪人仍是眼下的营销主力。

3.怎样培育市场需要的“精品平价苗”人们都说苗木产业进入了“拼内功”时代,苗圃提前做好产品定位很重要。如何定位?特别是眼下施工企业要苗木企业提供“精品平价苗”。怎样培育“精品平价苗”,是当前制订苗圃种植规划、实施培育管理措施的关键。

当前苗圃如何定位?

一、必须了解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规划,分析未来苗木需求 

1.“生态文明建设”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新提出的,必须引起苗木界   1.从事小苗生产,专业繁殖、培育小苗,属于密集劳动类型,适合农民;

2.从事生态造林苗生产,生产周期短,适合农民;

3.从事工程苗的生产,生产周期长,适合有经济实力的企业;

4.从事景观造型苗的生产,管理技术高,适合技术型企业;

5.从事果树、经济林苗的生产,劳动密集型、专业性强,适合技术型农民;

6.从事新品种引进、选育、杂交育种,适合科研型林场、苗圃;

7.储备型苗圃,适合园林绿化企业。

如何选好树种,育好品种

必须坚持“适地、适树、适市场”的原则,根据树种特性,分析其是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、较强的抗性、良好的观赏性或经济价值等,至少具有其一,符合的越多选择的树种越好。

在选好一个树种的基础上,针对观赏性、经济价值某一优良指标,研发、筛选一批好品种,根据市场需求生产。如果没有产量推向市场,再好的品种也没有前景。

新思路让经济效益最大化

新思路之一:利用优势发展苗木

政策优势:被国家或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授予的龙头企业、示范基地、示范合作社等可申请国家、地方政府的支农、扶农、惠农资金。

资金优势:有雄厚的资金,利用贷款,特别是贴息贷款。

市场优势:靠近市场,好卖苗,价格高。

信息优势:选择新品种,利用新理念,算好时间差,赢得价格差。

科技优势:应用新科技、新项目,例如科学施肥、节水灌溉等。

人脉优势:靠人际关系卖苗、人情苗,加强与经纪人的联系。

土地优势:使用廉价土地。

人工优势:廉价的劳动力。

新思路之二:种植新品种,不如经营新理念

靠炒作、忽悠发展新品种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。广大苗木培育者经过了风雨,已经理智成熟。“新品种未必是好品种”的理念已形成共识,新品种即使是好品种也未必能马上卖得出去。

新常态下的苗圃,在规划上要有新举措。苗木产业不是急功近利的“暴利”行业,树立长远的发展观,要拉开距离、合理稀植,只有做长线投资,才能有长期收益。眼下那些不看市场、不懂技术、不会管理,有钱就任性投资的外行大老板们,将很快被淘汰出局。

新常态下的苗圃,在经营上要有新理念。苗圃经营者要有责任意识,在给客户提供好苗的同时,更要为客户着想,解除其后顾之忧。不仅调苗时让客户满意,而且栽植后让客户安心,栽植成活率的高低远比苗木规格大小重要。

新思路之三:经营新理念,不如诚信做人

回头客是苗圃赚钱的资本,但回头客是用诚信拴住的,没有诚信就没有回头客。一次有意无意的失信,将会慢慢传遍全行业。因此,要诚信做人,树立业界良好口碑,为苗圃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

苗圃经营者要有宽广胸怀。当采购商向你采购的品种没货时,你能否直接把客户介绍给邻居。只有你来我往,相互介绍生意,人脉才能越来越好,道路才能越走越宽。

供货信息要明码标价。我们一直喊,上北方找市场,下南方学理念。在铺天盖地的苗木供应信息中,南方供货信息有价格,北方没价格。供货信息无价格,等于废纸一张,采购商连看都不看。

新思路之四:降低成本,提高质量,错时生产,批量生产,合作发展

要树立合格苗木培育意识。合格苗就是当前市场上需求的一级苗、二级苗,淘汰干型弯曲、偏冠、有病虫害的三级苗,达到同一品种、同一规格的批量生产,做到“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,人少我多”,以优争先,以量取胜。

大苗圃要全,品种多,以常见树为主,规格全、数量大,规模化生产;中等苗圃要专,品种少但要专业,培育一个或几个树种、品种,要精致;小苗圃要合,几家或数家苗圃合作联营,实行统一规划,统一管理,统一营销,各取所利。

新思路之五:树立市场第一、产品第二的观点

苗圃经营者必须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qiyeshua.com/qyszp/8944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    Copyright © 2012-2020 七叶树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