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七叶树 > 七叶树价值 > 正文 > 正文

中国运动员商业价值难以为继,奥运造星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1/9/5 14:12:49
东京奥运会激战正酣,中国代表团看起来很有希望继年的北京奥运会之后,再次问鼎金牌榜。正因如此,奥运会也成为了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。电视收视率便能证明奥运会的影响力。以开幕式为例,同时段的收视冠亚军都被其收入名下:CCTV5的直播收视率为3.7%,CCTV1则为2.1%。另外在奥运期间,微博热搜榜久违地频繁出现中国运动员的名字。比如摘下首金的射击选手杨倩,她的清华学历和珍珠美甲都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;同样夺金的举重选手侯志慧,则凭借风油精和保温杯这两种“东方神秘力量”为更多人所熟知。微博粉丝数的上涨更能直观地体现奥运会对运动员名气的提升。出征奥运之前,杨倩的粉丝只有几百人,现在已经暴涨至万。只不过,这些选手的商业价值,并没有因为成绩的取得而有显著提升。事实上,奥运会的“造星”能力,已经肉眼可见地下降了。那么,奥运会的“造星”能力为什么会下降呢?奥运“造星”史曾经的中国体育届,在奥运周期下,总是会以四年一次的频率迎接新的“民族英雄”,年的刘翔、年的林丹、年的孙杨莫不如此。从年开始,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,体育明星的“出圈姿态”越来越多了。不同于之前“以成绩论英雄”的造星逻辑,处于新互联网时代的体育明星,不再以“金牌”作为成名的唯一标准。比如获得里约奥运会女子米仰泳铜牌的傅园慧,就凭借着“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”的金句和丰富的表情包成功出圈。年底的百度搜索数据表明,女子举重冠军孟苏平约有45万个搜索结果,而傅园慧的搜索结果多达万个。另外,宁泽涛因为超高颜值迅速收获一众“迷妹”,刘国梁亲吻马龙的动图被广泛传播;张继科更是有了后援会,其粉丝会拍摄现场图、预告爱豆行程、控评、全国生日应援等,几乎和流量明星的粉丝无异。可见更符合社交媒体传播规律的运动员,成为了新媒体时代的宠儿。奥运“造星”能力下降的原因体育造星无疑是重要的,赛事发展需要体育明星来推动,NBA、英超这样的商业联赛,一直都在主动造星。相比于在国内拥有更深厚群众基础的三大球,乒乓球、游泳、体操等项目,更需要借助奥运会这种全民赛事来完成造星“破圈”。对运动员来说,成为体育明星也能提升自身的商业价值和公众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qiyeshua.com/qysjz/9580.html
热点文章

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推荐文章

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七叶树版权所有



现在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