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七叶树 > 七叶树花语 > 正文 > 正文

Sample5后继有人的技巧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0/5/15 19:43:52

我们在前面已经碰到了植物系统发生的树,现在是时候再扩大一下视野。从很大的范围说,真双子叶植物形成了2大支内部再分2小支的谱系。一个大支叫超菊类(Superasterids),其中的菊分支(Asterids)内部又有唇形类(Lamiids)和桔梗分支(Campanulids)两个小支。我们前面4个章节谈论的各种植物都是超菊类成员,我们谈论了小花聚集模式带来的优势,然后又遇到了一些植物又费尽心思地回到少数几多小花地结构,对花冠·雄蕊·雌蕊的5·5·2模式的各种变化是这群植物演化的杰作。

从这一节开始,就可以摆一幅被子植物的主干系统树在一边,提醒我们正在谈论植物的系统位置。超菊类并列的另一个大支是超蔷薇类(SuperRosids),其中的蔷薇类(Rosids)内部又有豆类(Fabids)和锦葵类(Malvids)两个小支。这些植物又有哪些趣的故事?我挑中了锦葵类无患子目,我总觉得它们可以用来克服机械美学看植物带来的不适感。

柑橘(芸香科)的花清香甜蜜,雄蕊和花瓣一个颜色的粗壮白色花丝围成一圈,从中间冒出一个末端膨大的湿润柱头。估计很少会有人想去数一数雄蕊的个数,至少一眼晃过去是数不出来的,我们后面再回到这个问题。现在迫不及待地是撕开雄蕊的这圈紧凑又不封闭的筒,看一个内部的结构——花盘(flowerdisc)。

打开雄蕊筒之后最可爱的是绿色的子房,就像一个小橘子一样,花盘就是看起来垫在子房下面的一圈黄白色的肥厚结构,其实它更像一个加厚的密封O圈,雌蕊从中间的空隙钻出来。这个结构并非柑橘、甚至无患子目特有,我们说过的很多唇形花子房的基部也有一个类似但稍小的结构那么,无患子目的花盘有什么特点呢?——特别发达。

发达到什么程度?在桔梗科,很多植物的花冠内衬也有花盘结构,相比与花的尺寸,只能算上很薄的一层盘子。无患子科的槭属(枫属),花盘肥厚到了想掐一把的程度,只可惜花太小。比如元宝槭(Acertruncatum),整个花盘堆了起来,8根雄蕊就像从花盘中长出来的。

槭属有一百多种,花盘的具体形态也有不同,像鸡爪槭(Acerpalmatum)、樟叶槭(Acercoriaceifolium),花盘基本上在雄蕊和雌蕊的外轮。发达的花盘多用来分泌花蜜,不过有些槭树又走向了另一条路,梣叶槭(Acernegundo)的花只剩下了花蕊,细长的花梗随风摆动,靠风媒传粉了。有趣的是,在广义无患子科的基部类群,文冠果的花盘没有像槭属这样铺开,而是变成了5根间隔在瓣片之间的橙色的长角。

说到槭属,无患子科的很多植物都有两种性别的花:一种花的雌蕊退化,只有雄蕊,花的中央还残留一点点痕迹;一种雌蕊和雄蕊都有功能。

在它们通常复杂庞大的花序上,雄花往往先发育出来,然后才是两性花。有一些槭属,干脆变成了两种性别。观察它们不能急于一蹴而就,太早只有雄花,太晚两性花已经结果。与元宝槭类似,槭属的植物多8个雄蕊,雌蕊的柱头也呈Y行两半。无患子目的花蕊数目和结构各种各样,如果对比起来看,会有一些独特的体验。

我们一开始的时候提到,柑橘花的雄蕊花丝有联合成筒的迹象,在很多楝科植物上,这种结构以一种更加紧凑的结构表现出来:它们的雄蕊货真价值的黏成了一个筒。

楝(Meliaazedarach)是常见的代表,它们的雄蕊聚集成外部鲜亮紫色的筒,成了整朵花中最显眼的部位。这时候我想用一个术语来描述这种雄蕊,尴尬的是没有,可以描述为“雄蕊聚集成管”,不过更准确的是花丝聚集成管,花药仍然分离——不然叫聚丝雄蕊——就这样定了?

在楝科内,花冠的变化和聚丝雄蕊的关系特别好玩。非洲楝(Khayasenegalensis)鲜红色的花盘非常大,白色底宽顶窄倒漏斗状的聚丝雄蕊包裹在外,从花丝之间的部分透出一些粉红。香椿(Toonasinensis)也有几乎同款的鲜红色花盘,但是它的雄蕊是独立的(退化了5根,剩下5根),可能是作为一种”补偿“,花瓣竖直起来长成了一个不太紧凑的筒。在地黄连属(Munronia)的花不仅有聚丝雄蕊,一向分开的花瓣也聚集成了花冠筒——同一朵花里有两个筒——传粉者该去哪一层空间里吸食花蜜呢?

回顾一下,我们已经谈论了无患子目花的花盘和聚丝雄蕊两个现象,我还想说一说第三个问题:不断出现的各显神通的两侧对称花。

先看独特的芒果(漆树科)模式,芒果花很小,但是只要仔细看清过一次,绝对会被它打动。它的花只保留了一根可育雄蕊,从最肥的一垛花盘旁边长出来,剩下的雄蕊基本退化。

雌蕊从花盘中央发出,花柱只有一根,而且偏向了一侧。从一个角度看,雌蕊和雄蕊保持着靠近又隔绝的关系,沿着它俩的连线,是芒果花两侧对称的对称轴。

我们之前在菊类也谈论过各种两侧对称花的形成模式,相似的过程在无患子目中也存在。芸香科的白鲜属(Dictamnus)的5个花瓣中,竖直位置的(旗瓣)变得比其他的略大一点,剩下的4个花瓣按左右对称的摆成两组。这种模式和一些豆科植物类似,我们后面可能会谈到。

在无患子科,七叶树属(Aesculus)也有类似的旗瓣结构。栾属(Koelreuteria)有另一种途径,它们将旗瓣位置的花瓣丢掉,剩下的4个花瓣摆成两对对称,并且花的整体结构发生偏移,花盘的上方留出了更大的空间。在芸香科,楝科,也可以见到4个花瓣的模式。

在倒地铃属(Cardiospermum)中,花的两侧对称变化以一种大刀阔斧的方式展现出来。花蕊部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,唯一的变化就是被整体挤到了一边。花盘像文冠果里那样长成爪状,不过只有远离花蕊的2个发育,并在一起像大龅牙一样,朝着花蕊方向弯曲,除了花盘的功能之外,还像骨架一样撑起一个空间。倒地铃的花瓣,靠近大龅牙的一侧形成反折的附属物,搭成一个空间。它们的反折处还体贴的变成淡黄色,和栾树的瓣片有些神似。

在芒果和倒地铃的花两侧对称模式中,我们可以看出沿着对称轴有一种类似于梯度的渐变变化。花丛辐射对称向两侧对称的演变是适应虫媒的次生性状,在无患子目中,还有更多的植物发生着类似或独特的变化。这一点并不少见,在真双子叶植物中,类似的过程在科级别独立发生了好几十次。

无患子目的果实特征也特别有趣,尤其是假种皮类型丰富的无患子科,比如荔枝、龙眼的食用部分。本书的范围必须限定在花,不然会更加显得散漫而没有重点。这里想说的是,冥冥之中,无患子目善于突出生长的花盘,和它们善于额外生长的假种皮之间,有没有什么关联?

                半倍体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qiyeshua.com/qyshy/5282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    Copyright © 2012-2020 七叶树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